跳到主要內容
畢恆達:白痴造句法 把論文變難看了
【聯合報╱畢恆達】
2009.02.28 03:30 am

畢恆達
現在看學生論文的時間,恐怕比讀小說的時間還多。社會科學領域的碩博士論文每篇動輒十幾萬字,平均下來,每學期總要看百萬字以上。暫且先不提這些論文的證據是否足夠、推論是否合乎邏輯、理論是否有深度,本文想單就中文本身的問題提出討論。而這些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受到閱讀翻譯書籍、網路書寫與收聽電視SNG新聞的影響。
斷句太少 贅字太多 動作太浮濫
首先,學生不太喜歡使用句點。一整段就是一個句子,經常可見。學生的解釋是,這些文字意思上下連貫,沒有辦法斷句。問題是,整篇文章的意思不也都是前後連貫嗎?總不能全文寫成一句。缺少斷句,往往會讓讀者閱讀時,感到氣嚴重不足。
第二個徵候就是,「所」、「關於」、「性」、「和」、「動作」、「的」、「被」等字過於氾濫。「我所能想到的錯誤」、「他所關心的事」,這些「所」都用得「不得其所」,實屬贅字。「關於」應該是受到英文regarding與about的影響,於是把「你知道他的近況嗎」寫成「你知道關於他的近況嗎」。
「性」也是一個「爭議性頗高」(頗受爭議)的字。「性」究竟過於氾濫,還是有其必要,眾說紛紜。可讀性、全國性、綜合性、正確性、趣味性,性確實隨處可見。有人主張性雖有益健康,但不能毫無節制。像「這是一篇具有學術性的論文」,其實就是「這是一篇學術論文」。
「動作」的使用,則顯然受到電視SNG新聞連線報導的傳染。曾有新聞記者拿著麥克風這樣講:「車禍受到輕傷的患者都已經回家做一個休息的動作了」,令人莫名所以。如果我們說,這位清潔工人已經做了掃地的動作,他究竟是掃了,還是沒掃?
由於英文的形容詞英漢字典都翻譯成○○的,導致「的」無所不在。我在論文中看過這樣的句子:「擁擠的都市的交通塑造了乘客緊張的心態」。想想看,如果把綠樹寫成綠色的樹,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會變成怎樣的句子?
文章寫完 再看一次 改掉怪字眼
「被」字的濫用則是中文西化最鮮明的實例。中文雖也有被動式,但主客不像英文那麼清楚。有時文句是被動,意思是主動,如「文章還沒寫完」。像「選擇一個被認為很重要,但是還沒有被研究的主題」,不就是「選擇一個重要而無人研究的主題」嗎?有的時候「被」是贅字,例如「動作要輕點,以免被教官發現」。有的時候,「被」可以使用其他字眼,如受、遭、經、為、給、讓、任、教來取代。例如「被騙」是「受騙」、「被打」是「挨打」、「被名師指點」是「經名師指點」。
近來小朋友流行白痴造句法,例如「如果」、「說明」的造句分別是「汽水不如果汁好喝」、「爸爸說明天要帶我出去玩」。也有商家故意製造效果,例如「真的好黃牛肉麵」,是真的好,不是真的好黃喔。其實如果不小心,我們的寫作也經常出現類白痴造句,會造成讀者困擾,耽誤閱讀時間。例如「上述文字是應該論文的研究者之邀而作」、「我二點整人在台北」,其中「應該」、「整人」這些字眼會特別跳出來。這時候,也許可以換個字,加個標點符號,或者改一種寫法。
最好是文章寫完以後,不妨運用現代電腦功能,將「被」、「的」、「性」等字用紅色標示出來,如果出現頻率高,就真的要特別留意了。
(本文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2009/02/28 聯合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文中的主觀與客觀

學習日文的時候,有時會碰到意思非常類似的單字,翻成中文意思都一樣,但是在日文裡的用法還是有些微的差異,譬如: 理由 vs 原因 から vs ので 深さ vs 深み  etc. 這時候要區別它們的用法,有一個很好用的觀念,那就是【主觀】與【客觀】,接下來會舉一些例子來說明其不同。

形容詞名詞化的「~み」與「~さ」

日文的形容詞要名詞化,可以加「み」或「さ」,例如: 「深い」⇒ 「深み」、「深さ」 「深み」與「深さ」的差別,也是可以用主客觀的概念來區別其意義: 「~み」:主觀,抽象的 「~さ」:客觀,具體的 例句: (1) これは(〇 深み/✖ 深さ)のある写真です。 (2) この溝の(✖ 深み/〇 深さ)は2メートルです。
日文常用漢字由1945字增為2131字 日本文化審議會提案將日文常用漢字由1945字增為2131字,這對於華人來說,是piece of cake,但是對非華人來說,又要傷腦筋去多背漢字了。詳細內容如下: ---------------------------------------------------------------------------- 常用漢字表 見直し案 「人込み」は「人混み」でもOK  日常的に使う漢字の目安となる「常用漢字表」(1945字)の見直し作業を進めている文化審議会の漢字小委員会は21日、「混む」を「こむ」と読めるようにするなど、計34字の音訓を追加することを了承した。  この結果、従来は「人込み」という表記だったが、新たに「人混み」とも表記できるようになる。  このほかに新たに読み方として追加されたのは、「私(わたくし)」の「わたし」、「要」の「かなめ」、「創」の「つくる」など。音読みでは、「旬」を「しゅん」などが追加された。  同委員会はこれまで、常用漢字の見直し作業の中で新たに加える字の種類の選定を終えており、これまでより186字多い2131字になることが案として決まっている。  今後は、読み方に加えて字体が複数あるものについて、どちらを使用するか議論を進め、来年2月ごろには新常用漢字の試案を作成する。  見直し案で新たに追加された音訓読み例 私  わたし 委  ゆだねる 育  はぐくむ 応  こたえる 関  かかわる 混  こむ 臭  におう 旬  しゅん 創  つくる 全  すべて (2008年10月22日 読売新聞)